跳到主要內容區
:::

40歲投身杏壇建構學用合一教學方針 機電工程系林栢村獲2019年師鐸獎

不像多數學者,博士畢業立即任教大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簡稱高科大)機電工程系特聘教授林栢村,1999年,年過40歲才投身杏壇。在此之前,林栢村先後任職於工研院與中華汽車,這段業界經歷促使他從事教育20載堅持將「人才培育」、「教材開發」與「實作教學」三合一,加上長期關心弱勢學生,讓他繼今(2019)年1月榮獲教育部第一屆國家產學大師獎的表揚後,再度獲杏壇最高榮譽師鐸獎的肯定。

「當教授不是我小時候的志願,得獎也不是我當教授的目標」林栢村回首過往,淡江大學畢業服役後進入工研院機械所,成功研發臺灣自主空氣軸承技術;5年後為增廣視野辭職到美國密西根大學攻讀碩博士,畢業後旋即返國任職中華汽車負責引擎開發;7年後,1999年到大學任教,一頭栽入沖壓模具和精密機械。從空氣軸承到汽車引擎,再到沖壓模具,對林栢村而言都是全新領域,他說:「我的個性無法守成,但叫我衝前面我很適合」,讓已過不惑之年的他毅然投入研發與研究的學術環境。

「我的目標是建構學用合一環境」林栢村指出,過往業界經驗讓他明白產學優劣勢,為符合產業現況,他親自編纂教材、製作教具,並採業界實例,又將數十本翻譯自國外的教科書重新整理,避免百科全書式的理論灌輸。2001年開始,他要學生大二暑假至企業實習沖壓模具開發與沖壓零件量產實務,據林栢村說,這麼做的原因,是學生先接觸實務,再加強理論知識,他們反而吸收得更快,當理論與實務結合後,大三到大四期間就跟著老師執行產學合作計畫。

「與時俱進」幾乎成為林栢村的口頭禪,他率團隊研發「智能沖壓示範生產線」,該技術獨步全球,為歐美日等先進國家所未見。與時俱進亦反映在他的課程調整,除自編數位教材,近幾年他發現沖壓模具設計課程僅讓學生藉電腦繪製3D圖,他認為:「那個東西能否使用還是問號」,現在他要求學生必須實際做出成品才能達到理論與實務合一。此外,碩士生畢業除完成論文,還得配合產學合作獨立完成商用沖壓模具設計開發組裝與試模。

教職20年,林栢村說:「真的沒想過當教授」,他想到大學時因為成績好曾有同學問他要不要當家教,個性害羞的他擔心會誤人子弟而婉拒。有趣的是,他日前碰到第一年任教的學生跟他說:「老師,你那時候真的教得好爛」,於是林栢村除教授專業,也用自身經驗告訴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性,他說當年在工研院儘管成功研發臺灣自主空氣軸承技術,「但是100分的東西講不出來就是0分了」前車之鑑讓他希望加強學生的表達能力,於是他以身作則,只要學生實習結束後,他便帶著學生到廠商那頭報告給主管群聽。

他笑談自己是大刀(給予學生不及格分數),過去教導靜力學或材料力學時,每學期平均30%學生被他當掉,「但說也奇怪,那些被我當掉的學生,還是來找我當他們的指導老師」,他說這得問問教過的學生才能知道答案。由於多數技職學生學科成績非頂尖,林栢村認為因材施教很重要,他指出:「有些學生並不是他不行,而是時間還沒到他還沒開竅」,他要學生先跟著實驗室一起做,做中學,先打開學生的眼界,慢慢拉著學生往前走,「我們也在看看學生的潛力,是他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的」林栢村表示。

今年甫獲得教育部第一屆國家產學大師獎,接著又榮獲杏壇最高榮譽獎項後,林栢村自謙是天時地利人和,「我覺得老師都不應該認為他最厲害」林栢村總跟學生說:「你不要認為我講的每句話都是對的」,他認為老師不該高高在上,他引水杯為例,水杯滿了就再也裝不進水;人若自滿,也會裝不進別人的想法,林栢村說他總是抱持順勢與盡力而為的心態,未來仍將堅守教育崗位,戮力帶著學生提升產業競爭力。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