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送自己的畢業禮物! 高科大EMBA學生以生態植栽器獲2大國際獎

蚯蚓可說是大自然的耕耘機,但您有多久不曾見過蚯蚓鑽洞挖土的模樣?走進高雄市旗山區思原生態農場,農場主人羅條原與林桂年夫妻就會向參觀者介紹他們自主研發的組合式生態植栽器(蚓菜共生植栽器),讓蚯蚓消化廚餘再轉為有機肥滋養植栽,兼具實用與環保功能。此項發明不僅抱回2019第30屆馬來西亞ITEX國際發明展「環境能源類金牌獎」,同時獲「泰國國際最佳發明獎」。羅條原說,地球生態浩劫迫在眉睫,他們要將友善環境的理念傳遞給更多人。

羅條原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高階主管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簡稱EMBA)的應屆畢業生,組合式生態植栽器也是他的畢業論文《蚓菜共生的推廣與執行》,此次連獲兩大國際發明獎,無疑是畢業前的最大賀禮。

高科大EMBA所長李慶章表示,羅條原是該校EMBA首位以農民身分入學,有別於印象中的企業主、管理者,他透露:「當初羅條原報考EMBA時,多數考官不看好他,但我看得出來他的資質與潛力」,他說羅條原是農場裡的經營者,沒有雄厚的財力與背景,但卻有著一步一腳印的性格,除了積極導入農業科技與行銷,最重要的是羅條原有著尊重環境與努力向學的信念。

這次得獎作品也是出於善心發想。羅條原說,蚯蚓對地球貢獻度高,但生態失衡導致數量減少,他與屏東縣青年農民聯誼會會長潘麒靂,一起研究、養殖與復育蚯蚓。他研發生態植栽器,一面放入廚餘、一面種植蔬果,蚯蚓則在廚餘與土壤間移動、翻土,其糞便則成為蔬果的肥料。迄今已改良到第五代,取得三張專利,也獲各學校青睞作為教學使用。

「這是奶奶的菜園!」羅條原的起心動念很單純,他說這是仿效兒少時光,「以前阿嬷煮菜前就先到菜園採摘」,但是都市人怎麼辦?許多人問他:「我在家可不可以種菜」,他說只要有空地、有陽光,這套組合式生態植栽器採立體式栽種,不僅節省土地空間,還能解決廚餘問題、吃到新鮮蔬菜。

農場不只有蚓菜共生,還有魚菜共生也由羅條原一手打造。每當羅條原與林桂年談起思原生態農場,臉上表情總是憂喜參半。

時序拉回三十多年前,羅條原自旗山農工畜牧獸醫科畢業後,曾受雇於他人管理養豬場,偶後自父母手中接續養豬事業。好景不常,期間爆發口蹄疫情,豬價崩盤,當年無數豬農一夕破產,夫妻倆身兼多職才度過危機;又因高屏溪水源保護區政策禁止養豬,轉投入餐飲業,又遭逢莫拉克風災,餐廳幾乎毀於一旦。

人生歷經多次轉折,羅條原與林桂年已能淡然處之。路不轉人轉,每一次的轉折處都是轉捩點,重振餐廳後,適逢塑化劑引發食安風暴,讓他們開始思考生產無毒蔬菜。同時間他們接掌父母的農場,試圖以魚菜共生系統作為農業生產和養殖模式,不施以肥料和農藥。談到農藥對人體的危害深遠,林桂年回憶:「有一天爸爸在噴農藥,羅條原在一旁協助,結果就農藥中毒」。

至此,羅條原知道農藥碰不得,他不停鑽研,用科學方式計算魚菜共生的腹地面積、魚隻體重到飼料投放,採計畫性生產、計劃性銷售,失敗再重來。父母則持反對聲浪:「還沒賺錢就先花錢」、「農業不是種一種就好,為什麼要重新歸零」,羅條原極力說服父母,也感謝父母讓他放手一搏,他認為不當種植與不當耕作,遲早會破壞土壤、破壞生態。

「一路上遇到很多貴人」羅條原認為他的成就來自於許多人的提攜,他也大方傳授經驗,盼將友善環境的理念傳承下去,他說:「自己好還不夠,希望大家一起好」。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