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臺灣鮪魚罐頭日治時期就風光! 高科大師生展出老報紙 一覽高雄海洋史

你可曾想過,打狗英國領事館曾在1925年改作高雄海洋觀測所?或是1935年高雄州水產試驗所就已輸出鮪魚罐頭至歐洲,廣受義大利好評?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簡稱高科大)自5/20~6/6於第一校區、楠梓校區及建工校區圖書館,同步舉辦「油墨裡的海洋──高雄海洋老報紙」海報展,透過學生的眼睛,精選日治時期的臺灣海洋的新聞紀錄,今昔對照一覽海洋貿易、建築文化、港口變遷,甚至一窺臺灣的捕鯨史,現場還有活字印刷DIY體驗,體驗傳統報紙的印刷方式。

「油墨裡的海洋──高雄海洋老報紙」由高科大博雅教育中心、高科大圖書館、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共同舉辦。展覽起源於高科大圖書館日前購置《台灣日日新報》資料庫,該校通識核心課程「海洋文明發展」的四名老師謝濬澤、劉宗智、賴盟騏、王御風便靈機一動,何不好好善用學校資源?透過老報紙鑑往知來。於是將課程結合日治時期在臺發行的報紙,教導學生翻查報紙找出與海洋相關議題,也指導學生如何使用圖書館資料庫,逾三百名一年級學生選修。

儘管平面報紙逐漸式微,紛紛轉型數位化,但傳統報紙卻是汲取知識、訓練思考的來源之一。教師謝濬澤表示,高雄被稱為港都,是一座與海洋相互依存的城市,希望學生翻閱日治時期的報紙,順著油墨了解歷史上的海洋新聞,從報刊資料進行文獻整理、背景分析,或今昔對照歷史脈絡,重新認識臺灣的海洋歷史與文化,也讓學生學習資料庫使用方式。

有趣的是,不少學生發表的議題類似,卻見刊在不同日期、不同版面的報紙上,顯見當時的人文風土和產業動向。例如1930年前後的臺灣遠洋漁業已捕撈鮪魚,由於鮪魚量過剩導致價格崩跌,日本政府便籌建加工廠製造鮪魚罐頭外銷至歐洲,深獲義大利好評。

又或者日本於1913年將捕鯨文化移植臺灣,在屏東沿岸設捕鯨場,並建造鯨魚加工廠,一度成為高利潤的經濟產業。現在,由於鯨魚瀕臨絕種,國際捕鯨委員會已限制世界各國捕鯨行為。

此外,該展覽與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展合作,展出日治時期的高雄地方報紙《高雄新報》復刻版,該報由臺大圖書館將《高雄新報》原件授權高雄市立文化基金會、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於2014年復刻出版。

瀏覽數: